本文转自:乌海日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夏日的海勃湾,文化场馆里歌声悠扬,运动场上活力飞扬,景区景点中游人如织。近年来,海勃湾区积极推动文旅体事业深度融合,通过靶向整改、优化服务、品牌塑造,让公共服务的暖阳洒满城市角落,让发展活力在山水之间尽情绽放。
靶向整治规范行业管理
“不合理低价游”“导游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曾是游客心中的“堵点”。为此,海勃湾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剑指行业乱象,一场覆盖19家旅行社、2家景点的专项整治迅速展开。执法人员明察暗访,从旅游合同签订到行程执行逐项核查,59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各家旅行社的导游们齐聚一堂,在服务规范培训中打磨技能,让“微笑服务”成为旅途标配。
体育场馆里的变化同样显著。体育场馆管理制度的完善,让场地使用更有序;消防安全、应急救护培训常态化开展,工作人员练就守护安全的“硬本领”。如今,6所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里,市民健身更安心,点赞声成了最动听的反馈。
文物保护也添了“新防线”。80块醒目的文物安全警示标牌在各个文物点“上岗”,清晰标注保护范围与举报电话,用扎实举措筑牢文化遗产的“安全网”。
贴心服务温暖群众心田
“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快!”刚办完审批业务的李女士点赞道。政务服务的“减法”做得实在: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相关变更业务,材料从8项精简到4项,效率提升看得见。773件“12345”热线诉求,办结率100%,“一线对接、现场处置”的快节奏,让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
文化惠民的菜单更是丰富多样。春季公益培训课堂上,舞蹈、书法、器乐等20门课程人气爆棚,成了艺术爱好者的“充电驿站”。非遗研学活动开展了35场,800余人在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线上非遗云展览点击量超5000次,让传统技艺在云端绽放光彩。读书日活动里,图书展、摄影展、流动阅读服务轮番登场,墨香里飘着浓浓的文化味儿。
品牌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沙漠看海·中国乌海”的品牌名片越擦越亮。“相约黄河之畔·共赴魅力乌海”2025年农文旅商对接活动上,特色线路发布、研学资源推介吸引了21家文旅企业参与,让乌海的山水风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北疆文化的魅力也在远方绽放。深圳文博会的展台上,乌海砚的温润、葫芦烙画的灵动、古法香品的雅致,吸引4万余人驻足,不仅实现创收,更让草原文化与工匠精神惊艳了南国。
从服务提质到品牌升级,海勃湾区以“文旅体”融合为笔,在黄河之畔续写着惠民利民的新篇章,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暖人心。
景盛配资-炒股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炒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