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正值江南的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然而,在南京城的高大城墙下,却弥漫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破坏了这片美丽的景象。
那时,成群的军士们忙碌地将装满沸腾汤汁的大桶,不断地朝着那些枯黄萎缩的草甸倾泻而下。恶臭扑鼻的金黄色液体迅速渗入土壤,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仿佛是对自然的极大侮辱。
在城头,数百名穿着统一军服、头戴头巾的士兵,紧紧围绕着一位全副武装的将领,欢声雷动,气氛显得格外热烈。这个将领,便是太平天国末期的著名人物——李秀成。
展开剩余82%回溯到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曾亲自指挥,历时三个月成功收复了苏州。次年,左宗棠又率军攻克了杭州。尽管连连传来战报捷报,然而,天京(即南京)却始终未能攻破。清军的围困已经持续了两年,湘军的曾国荃虽英勇无畏,却始终未能从太平军的顽强防线中撕开一个缺口。
天京的坚守至关重要。面对清军的围城,曾国荃无计可施,便屡次接到同治帝的催促,要求曾国藩亲自上阵指挥,迅速攻破天京。为了攻城,湘军无奈开始采用“地道战术”。在1864年正月,曾国荃正式命令士兵挖掘地下通道,目标是通过地道直接破坏城墙。三个月后,从朝阳门到钟阜门之间的城墙下方,竟然有33条地道被挖掘出来。
然而,李秀成虽然看似安然无恙,心里却已经察觉到异常。他每日登上城头,仔细观察城下草地的变化。每当发现草地发黄干枯,他便立刻命人用毒烟和沸汤进行处理。
这种“沸汤”并非普通的水,而是特别调制的金汁。金汁原本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中药,用来治热病和中毒,其主要成分竟是经过特殊炮制的粪便,配以井水和红土,经过多年发酵后才可使用。若用其对人皮肤进行烫伤,不仅伤口难愈,还容易感染细菌,形成致命的后果。
曾国荃明白,若能通过地道将城墙炸塌,天京城就会立刻陷落。为此,湘军花费了巨额资金,调集了大量的火药。可是,地道挖得越深,反而容易无法直接摧毁城墙;若挖得太浅,不仅容易造成表面塌陷,还会使得草地上的植物根部受损,最终导致草地枯黄。
面对这种局面,曾国荃感到无比焦虑,甚至旧病复发,心情愈加急切。
相比之下,李鸿章的军队背后有英国的常胜军支持,拥有最先进的火炮技术。而湘军的火器装备相对薄弱,这也成为天京难以攻破的原因之一。此外,李秀成的坚守不仅仅依赖于城池的坚固,还因为城内的民心未散,军民一心。再加上李秀成的出色指挥,使得清军迟迟未能攻破这座城市。
李秀成凭什么如此敏锐地发现湘军的“地道战术”?这与他早年的经验密切相关。李秀成与曾国荃并非第一次交锋,早在雨花台之战中,他们就有过较量。那场战斗中,李秀成凭借兵力优势,尽管面临曾国荃的围攻,最终胜利。
然而,曾国荃并未轻易放弃。在经历了战场上的连续交锋之后,李秀成发现湘军也开始利用类似的战术来对付自己。湘军一度通过巧妙的地道战术,让太平军陷入了困境,但随着战局的发展,李秀成逐渐学会了如何反制。
然而,这并非一场短暂的战争,而是艰苦的消耗战。在战斗持续到最后,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坚持了下来。尽管他和湘军的斗争充满了残酷和血腥,李秀成的战术最终为他赢得了时间,并挽救了局面。
至于李秀成的个人生平,他出生于广西梧州的一个贫困农家,生活艰辛。然而,他的聪明才智早已显露,尤其是受到舅父的影响,接受了早期教育。在少年时期,他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书籍,培养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他的人生经历了诸多波折,然而最终他走上了太平天国的战场,成为了“忠王”,并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直至晚年依然为太平天国的事业拼搏。
李秀成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他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虽然他曾多次遭遇困境,甚至陷入洪秀全的怀疑中,但他依然保持了忠诚,最终以英雄的姿态告别这个动荡的时代。
发布于:天津市景盛配资-炒股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炒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